成为“小美评审团”评审员的第一天,刘正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判断“一条差评究竟该不该被展示在商家的评论区”,成了他没有工资的“副业”。
当下,在外卖、二手交易等线上平台,数万人和刘正有着同样的经历:由于买卖双方各执一词,他们化身“赛博判官”(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受邀评判评论合理性、交易纠纷等的大众评审员——记者注),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场面,作出自己的判断。
快乐产物
利用上班路上等地铁的几分钟时间,点开某些平台的“评审团”或“小法庭”功能,以网络投票的形式为卖方或买家“评评理”,已成了王珂每天的习惯。“闲来无事的时候,看看他们的‘掰扯’过程,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在她看来,做“赛博判官”是自己排遣无聊的一种方式。
“赛博判官”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平台上,在商家和顾客辩论之余,评审员们也可以进行点评。评论区内,“红蓝方”各自为营,展开唇枪舌剑;在场外,不少“赛博判官”也会将“案子”转发到自己的现实社交圈内,与好友一起讨论分享。
不仅如此,“赛博判官”也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在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陈武看来,这是一种集体参与,比个人单独参与有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意义。
“外卖判官怎么这么好笑”的微博话题下,一则因“顾客下单桂林米粉,却备注要螺蛳粉”而引发争议的案例,勾起了张小笑的好奇心。她通过测试成为评审员,开启了“赛博判官”之旅。
有的商家装糊涂“甩锅”骑手,有的顾客评价犀利,说出广大用户心声,堪称“互联网嘴替”……据张小笑说,她平时几乎不会给商家和骑手差评,担心给他们带来麻烦。而在参与评审的过程中,她对差评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发现没有人会因为你给了差评而指责你,有什么说什么,勇敢地给出真实的评价,反而会给其他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建议。”
“既能有趣,又能拉架评理。”参与评审成了刘正日常生活的“调味剂”。完成每天有限的评审任务后,他还会意犹未尽,定上第二天的闹钟提醒自己完成任务。他把这件事当成游戏,抱着操闲心、凑热闹的心态,被各种“评论梗”和“互联网嘴替”逗得捧腹大笑。
不过偶尔,刘正也会遇到拿不准的时候,思前想后作出一个“判决”要花上好几分钟。“有时会遇到说出心声的评论,似曾相识;有时也觉得顾客无理取闹,心疼商家。”在他看来,“赛博判官”终归是年轻人现代生活方式下诞生的产物。
正义之举
王珂介绍,平台会在自己投票后即时作出反馈,告诉用户自己的选择是否与大多数“判官”一致,这也是她加入评审团的原因之一。“遇到一些比较难判定的事例,我往往还会求助身边人寻求意见。”她提到,虽然是奔着开心去的,但她仍然很在意自己的投票是否公正客观,“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受了委屈,我也会希望能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年轻人经常被别人评价,但是自己评价别人往往没人听,这种说话和评价可以算数的感觉是年轻人非常需要的。”陈武表示,这是参与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体现。
王珂很享受这种“为他人评理”的过程。“哪怕每天刷到的都是‘不加香菜但给了葱花’‘宫保鸡丁到底是酸甜还是香辣’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只要维护了‘正义’一方的利益,也会让我有一种满足感。”对此,不少人戏称“体验了一把当代包青天”。
王丹丹是闲鱼的资深用户。她第一次知道这个功能,是被人告上“法庭”。她在出售蛋糕卡时,突然被买家申请退货退款。由于已经告知对方卡的账号密码,她拒绝了买家的要求。买家向“小法庭”提起申诉,不过由于证据充分且事由清晰,王丹丹轻松取胜。
此后,王丹
终于知道德扑之星辅助透视软件(确实可以用挂):http://www.lhjia.com/news/169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