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湖人精”,近代以来人物,我素以为,清季胡雪岩之后,当数民国的杜月笙。
他们二人,都起自微贱,出自民间最底层,可又都不是等闲之辈。在风月飘摇的乱世中,所练就的那份狡黠、才干、胆识、气魄,乃至所取得的功业,都是并世难找出第二人来的。
就结局论优劣,杜月笙甚至比胡雪岩还活的更透彻的多,也更见智慧的多。他的一生,是如此的开挂,简直就是上帝的亲戚、时代的宠儿,居然以贫民窟出身小瘪三身份,步步为营后,赫赫然而为“上海滩皇帝”,让时之中外势力均敬惮三分,夸为一代天才并不为过。
尤其是他的收场。这类黑社会大佬一生穿梭于各种势力,朋友固然满天下,可恨他入骨的也满世界,晚年最终虽也不免落寞,但也是全身而退,在他那个时代,在同行中,也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胡雪岩这么透彻的人,都无力回天、无法收场之局,他从从容容地,在纵横捭阖中,漂亮地安然落地。
乱世,是最残酷的。乱世差不多就是个绞肉机,无数的才子佳人、人精鬼魅,都被乱世玩残了,弄死了。而他杜月笙,实际上是玩转了乱世,甚至简直可说是玩疯了乱世。江湖草莽,不可小觑,是早自司马迁就说过的。
所以,从这一层面看,杜月笙这人,其实自始至终都没“败落”过。他有他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一二思量。
他后来,可以在纷乱中“安度晚年”,也是藉此。这心法,其一,是“撑死胆大的”,说白了就是个胆识;其二,就是善于“因人借势”,即所谓“假舟楫者”,将做人那套智慧运使的炉火纯青。
所以,归结起来,他的成功,核心靠的就是高情商、高胆识。后来他即便确实有落寞,但也多不是个人因素,更不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败落”,完全就是“大势已去”,世界大变,身不由己。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古来底层人能成大事者,是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但说东道西,都不如“会做人”三字秘诀。当年上海滩,论懂做人,杜月笙绝对首席。是以,彼时的上海三大亨,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流行说法,可见其一斑。
他1888年生在沪上浦东一贫农之家,自幼父母双亡,不过一四处讨饭流浪的乞儿,竟然短短一二十年之间,迅疾成为所谓的“三百年帮会第一人”,在盘根错节的民国乱局中,左右逢源屹立不倒,除了心狠手辣,胆识过人,最重要的凭借还是会做人。
这也使得他晚年,天运所扰大势已去之日,尚不至于似黄金荣、张啸林这些枭雄同行一般不得善终,大体也是因了他太会做人,更懂看人。
我们看到,民国时代政商两界,最牛气的人物,例如蒋介石、章士钊、杨度、郑毓秀、陈群、杨千里、杨云史等等,都对他很服气,很客气。
章太炎一代学术大师,何等心志,竟然乐滋滋甘愿为其效力,助力其修家谱;黎元洪贵为总统,还要特意为他撰联,颂其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些成绩单,可并非仅仅靠钱财收买,借势力胁迫就能做到的。
所以,民国时代,就有人说,杜月笙最大的本事,就是可以把自已的对手,都变成自身的盟友,这是怎样特殊的招术,我们怕是永远都学不会的。
都说他有“江湖气”,但是他这种气,实是中国过去传统江湖文化与庙堂理想的浓缩,狠毒辣绝狡、忠孝礼智信、天地君亲师,全都包融在内。成就杜月笙的,是江湖河海;让他不倒的,是忠孝仁义。
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杜月笙这样的人精,可说是历史上那种玩人脉关系最厉害的绝顶高手。如此人物,如此处世,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在底层困境、刀枪棍棒、乃至荣华富贵中,习得的生存智慧,其实永远都“败落”不了。
他看自身,探人心,察事变的能力,实际要比绝大多数表面博览群书的读书人,貌似久经考验的政治家,要精准的多。
其一,是时局使然,他能量再大也无法与时运斗;另外一个,则更为核心,也直点可悲之处,即无论他曾如何叱咤江湖,在那些执掌世俗权力的人眼中,他横竖只是一具“尿壶”。这种东西,上不了台面,还见不得人,可它又很管用。那些人,尿急之时拿出来撒一撒,用过之后,又会觉得它既臭又脏,很快就会把它踢到最阴暗的角落。
他是靠乱世而起的草莽,是在底层的藏污纳垢中捡拾生存之人。他不是真正在“庙堂之上”可以左右世界之人。他的风光,决定于他“可利用”度,说穿了也不过一“棋子”而已。一旦天下已定,白天做“棋子”,晚上充“夜壶”的功效失去,他也就自然要被弃若敝履了。
是以,他虽然在上海滩不可一世,可终究只是一介黑社会头领。中国历史上、现实中,饶你能量最大,也都是在权门脚下讨生活,不能不有所依附。这也许是一个永恒的悖论:做大事者,最忌讳的地方在于千万别错站队,尤其是在乱世之时;但是你要做成事情,“不依国主”,断然一事无成。
杜月笙的腻害,还在于他永远的自知之明。他对于时局,也有着超常规的判断力。他明白,他的身份,想搞什么“独立王国”,肯定是办不到的。他还是要选择站队,而且这个站队后来的发展可以验证他下注的方向是对的。在很早以前,蒋氏还只是群雄争霸赛中的一员时,在胜负还不十分明朗之际,他果断投注于蒋氏。
从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开始,他就主动和蒋合作,抓捕、杀人,乃至后来的抗日,都是蒋介石统治上海的幕后功臣。
从蒋介石到稍后的蒋经国,在心底都不过视他为“夜壶”而已,“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塞到床下去了”。也所以,当1949天地玄黄,天下胜负已分,上海滩不再由他可掌控,他的作用可有可无时,国民党党报就已率先发文批判他,其子杜维屏不过照旧搞钱,竟然也被送进监狱里,此等种种,都是前兆。
好在杜月笙终归是个不世出的人精,对于“夜壶论”的现实,他当局不迷,比绝大多数都要明白。也所以,当国共内战已成定局,他本人也临老且病时,他会毅然选择走避香江,既不会天真地留在中原,也不会傻傻地跟随蒋氏,流落归骨至于田横之岛。
他显然清楚,往日繁华红日虽然不在了,但是舒服过日子肯是绰有余裕的。他的恩人黄金荣老先生,毕竟段位不足,看人看事不透,带着天真而无奈的幻想,滞留在上海,风独残年之际就只能去扫大街,不得好死。杜月笙与之相较,他的人生,真的不算“败落”吧。
这个,用郭德纲的话讲,江湖子弟,拿得起来放得下,放不下,也得放。杜月笙老师永远是人精。
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杜公馆,63岁的杜月笙,终因哮喘病加重,不治离世。弥留之际,他唤来两位太太及长子杜维藩,嘱托后事:
一,殁后,定要办口上好棺材,置办穿长袍马褂入殓,这样机遇成熟时,可将他尸骨运回上海,归葬乡梓,陪伴在生身父母身边。
二,杜家一族,在他死后最好搬家迁居台岛,因他估测此后的孤岛要比香江安全,且还有重要人脉关系可予照应,可保身后杜家不至于一下子败落。
他至死,头脑还是极为清醒的。人鬼天地,浮生若梦,这样的人精,无论时代发展再快速,江湖的定义再如何被改换,他都总可以立在不败之地,吃香喝辣。此智此侩,可敬可钦,也让人倍感可怕。
是以,我总想,读史,间接明白他悟出的一些道理,你我可能会受用终身。
晚,匆匆闲谈
上一篇:如何选择动漫培训课程?
下一篇:流传千年的手工挂面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