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凸显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云蒙湖库塘湿地、东汶河和梓河河流湿地以及零星沼泽湿地良好的调蓄水量和调节气候作用,借助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投资4622万元规划修复小微湿地100处,修复面积46.7公顷,累计建成人工湿地22处,全县湿地区域水质净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二是推动“两山”实践转化,放大经济效益。围绕保护开发主题,在云蒙湖周边湿地建成百里荷塘,莲子莲藕等有机农产品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厚收益。探索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兴业态,让群众在享受绿水青山中,实现了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推动了从卖产品到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的转变,“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推动保护观念养成,提高管理效力。发挥云蒙湖湿地博物馆环保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全面展示湿地知识和保护成果。定期举办“世界湿地日”、“湿地爱鸟周”、“环云蒙湖自行车赛”、“云蒙湖放鱼节”、“捕鱼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宣传湿地生态环境、特色物产、保护措施,集中向社会宣传普及湿地相关法律、法规,有效促进了群众湿地保护观念养成。
上一篇:郑州食品冷链30强企业出炉
下一篇: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