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考点关注
α全球变暖背景下两极或高寒地带植被的生长条件及演变原因分析;
b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藻类植物的生长与海水流速、水温、水质、透明度、含氧量的关系。
C以图表曲线资料形式体现生物演替过程的影响因素。植物覆盖率变化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一、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
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较差、湿度、风力、风向、气象灾害。
②地形:类型、坡度、坡向、面积及变化;
③土壤:深厚或浅薄、肥沃或贫瘠、疏松或板结、酸性或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
④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
2.湿地水生植物
二、植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
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②植被适应环境——植被生长好,说明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生长习性。主要从根、叶、茎形态特点,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其环境(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a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b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c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d形态: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e花色鲜艳:光照充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f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g分布:高纬度或高海拔的植物,一般是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干旱区或高海拔植物喜光。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带植被喜光喜热喜水。
h湿地水生植物条件:水浅、光照足、淤积、营养成分充足适宜、流速缓、水环境稳定、水温水质及酸碱性适宜、不产生水体富营养化。
i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如地面上高树、矮树、灌木、草本的分层与光照有密切关系。
i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群落内部的生态位就越多,群落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就相对不那么激烈,群落的结构也就相对稳定一些。种间竞争过程,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尤其是密度大的种群,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及营养器官的数目等都会影响到竞争的能力。
三、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变化一般规律
(1)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2)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3)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4)由内陆干旱地区到沿海湿润地区逐渐增加
四、林线
1.林线,指的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吻合。
2.林线的高度主要影响因素:
a温度:
低纬度、阳坡的温度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因此林线的分布较高;
b降水:
低气压带控制区、迎风坡、沿海地区的水分充足,降水较多,适宜植被生长,因此林线的分布较高。
C地方性因素
①林线倒置是逆温的原因。
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使林线倒置。②山腰林带是降水的原因。
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③河谷无森木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④湿润区干热河谷只有灌丛草甸是焚风的原因。
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五、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变化
气候的干湿度变化是主要的演替动力。
②土壤
由于土壤条件向一定方向改变而引起的群落演替。
③动物
由于动物的作用而引起的群落演。例如,原来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的草原,植株较高种类较多,在经常放牧或过渡放牧之后,即变成以细叶莎草为优势成分的低矮草原。
④灾害
如火灾的发生引起的群落演替。
⑤人为因素
指在人为因素干扰之下,引起的群落演替。
⑥内因动态演替
是指群落内部的植物体改变了生态环境而引起的演替。
例如: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林地裸露,光照条件增强,其他生态因子也发生相应变化。这时,原来群落中或附近生长的山杨、桦树等阳性树种,以其结实丰富、种粒小、传播能力强而很快进入迹地,又以其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耐日灼、耐霜冻等特性,适应迹地的环境条件而迅速成林,实现定居。杨桦林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步改变了迹地条件而形成一个比较耐荫而中生的群落生境。在这个新的群落生境中,红松种子虽然发芽困难、幼年期生长缓慢,但它幼年期耐庇荫,适应中生环境,因而,当种源充足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更新。相反,在这个新的群落生境中,杨桦类阳性树种的幼苗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逐渐枯死,无法更新。随着年龄的增加,红松进入林冠上层与杨桦木争夺营养空间。杨桦木由于不耐荫,寿命较短,逐渐衰退死亡,终于被红松林所更替。
六、植物(森林)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a调节气候: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云量和降水量;增大湿度。减少林下蒸发强度。
b涵养水源:增大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量。但树冠及林下枯枝也有截留雨水,使雨水被吸收和蒸散的过程。
2、对地形的影响:
①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
②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③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3、对水文的影响:
①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③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4、对土壤的影响: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侯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植被丰富,可以保持水土,保持肥力。生物风化作用促使岩石破裂,生物参与物质循环促进土壤的形成。
七、分析植被问题几个观点
a.环境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植物对于生长的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b.气候和土壤是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植物生长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光照和水分,这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取决于土壤。
c.普遍情况下,植物的分布纬度和海拔决定性因素是热量;
d干旱区植物生存决定于水源,看地下水位的高低;中国北方降水较少,同海拔相比 阴坡蒸发较弱,阴坡土壤水分更足,植物生长好于阳坡。
e中国南方年降水量丰沛,又受冬夏季风影响,则阳坡光热水更足,阳坡植物生长好于阴坡。
f.地方性分异现象应注意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如沙漠中的绿洲是水分足;热带干热河谷不生长高大林木,只有草本和低矮灌木。
g 受火灾、火山、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短时间内植被覆盖率低。
h 低海拔山地人为干扰下自然植物群落的植物类型较少。
i.植物群落中有竞争优势强的植物分布,则其植物种类较少。
植物群落演替”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科的跨学科内容。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群落演替是自然环境演化的结果,深刻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植被演替与植被的生态恢复密切相关,因而,植物群落演替问题是新高考下考察的热点和难点。
【知识梳理】
1.相关概念
植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
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植物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注意:区分演替和波动 短期的可逆变化为波动,长期的变化为演替。
2.演替的类型
(1)初(原)生演替
干燥地面的 旱生演替
原生裸地处于水环境的 水生演替
(2)次生演替
3.演替的过程
(1)案例:裸岩上的演替
(2)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生态因子)
注意: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植被演替是各种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
(3)植物群落演替的终点----顶级群落
顶极群落概念:演替达到与植被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的群落。
决定因素: 顶极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是由 平均温度和 年降水量决定。 气候顶级
特点:
(1)植被结构处于 最复杂、最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2)如果 没有外力干扰,植被结构将永 远 保持原状。
01 (
4.植物群落演替的意义
(1)植被如何变化?
应用:植被生态恢复
(2)植被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应用:入侵地的生态恢复
进行生态恢复时,首先确定退化生态系统的所处阶段,然后根据该阶段的种类进行物种构建,或者进行恢 复改造。
陆生植被管理:增加植被覆盖度 和生产力。
水生植被管理:使水体免受污染,控制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保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真题演练】
(2023年1月浙江地理选考真题)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辽河口潮难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18.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
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考点点评】本题组以辽河口翅碱蓬为切口,引导学生关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考查湿地的植被演进、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详解】17.阅读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从海洋向陆地,植被的变化为光滩—翅碱蓬—芦苇,随着泥沙淤积,潮滩向外拓展,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相同,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由题干信息可知,翅碱蓬的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因此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调控潮滩水体盐度,潮滩地区的盐度与河流径流量汇入有关,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是可行的,C正确;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都不能很好的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AB错误;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需要耗费人力财力,且未从根本上进行修复,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
( )
A.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11题详解】
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例题分析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试题分析
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海拔2000~2500米)内分布着较多的灌木及少量草本植物。近30年来,随着草本植物向高海拔入侵,灌木出现了明显的斑块状分布。图6示意目前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每平方米灌木、草本株数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被主要特征有
①叶面宽大 ②种类较少
③灌木植株矮小 ④垂直结构复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目前,该地带草本植物入侵最显著的高度是
A.2000~2100米
B.2200~2300米
C .2300~2400米
D.2400~2500米
4.导致该地带草本植物入侵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人为干扰
C.土壤退化 D.火山喷发
参考答案2~4BAA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5 .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A .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 .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 .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 .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6 .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 .春季的东南丘陵
B .夏季的黄土高原
C .秋季的山东丘陵
D .冬季的天山山脉
5 .C6 .A
试题分析:
5 .读图信息可发现降水时间越长、降水强度越大,植物密植物截留总量越大。故选C。
6 .植被茂密,茎叶茂盛,水土保持效果越好。夏季黄土高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冬秋季植被枯萎,水土保持效果差。东南丘陵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林,春季降水强度小,植被水土保持当然效益最好。故选A。
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200~4500m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下图为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暗紫贝母
A.无法适应恶劣气候 B.多位于高寒草甸 C.茎叶储水能力强D.属于四季常绿植被
8.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气温 C.光照 D.土壤
参考答案
7.B8.B
试题分析
7.暗紫贝母位于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高寒,说明其可以适应恶劣气候,A错误;该地区海拔高,多为高寒草甸,B正确;该地区水汽相对充足,并不需要茎叶大量储水,C错误;草甸植被属于一年生草本,不是四季常绿植被,D错误。所以选B。
8.根据图中信息,海拔越高,气孔密度越大,最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相同的植被在高海拔地区需要更多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土壤条件对暗紫贝母气孔密度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