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反击战开战在即,主将却一换再换,猛将王必成不能用,军区司令秦基伟也不行,最后换上了杨得志。
1979年年初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破冰,建立了更友好的关系。但是世界局势方面,可就没有那么融洽了。
前盟友越南新领导上台之后,忽然斩断与中国的联系,迅速解决了国内分据问题,调转枪头将火力集中到了中国的边境。
按说打越南这个学渣,中国优秀的将领那么多,随便点一个出来,结果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何前两位将领不能用,偏偏挑上了杨得志呢?
最终被派去反击越南的杨得志,曾经是对方的军事顾问,对于越军的实力,他再清楚不过。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小看对方,尤其是在黎笋上台之后,其疯狂扩张的态度就表明,12年过去,越军早就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越军了。
接管西线战斗之后,杨得志立刻下了命令,偷渡红河的第13军与河两岸的第14军打配合,第11军则是单独作战,牵制敌方的大部队。
1979年2月16日晚上,红河因为连续几天的下雨导致水位上涨,河面宽度增加。部队到达河岸后,部署了一系列的火力压制策略,准备偷渡行不通就强渡。
到了计划时间,橡皮舟在静悄悄的夜色中成功渡过了红河,占领了河滩。架设浮桥的时候突然被越军发现了行动,一时之间水面上响起连环爆炸声。
但架设浮桥的同志并没有退缩,坚持着只要还有人活着浮桥就必须通的概念,冒着枪林弹雨架桥。到第二天早上,一万两千多人成功渡过了红河。
渡河之后战斗才正式打响,其中李成文更是以生命为代价,炸毁了越军最后一个火力点。在同伴们高呼着为李成文报仇的口号中,战士们冲向越军,将其全部歼灭。
前线防御的突破后,越军就开始慌了神,命令一道道下达,更多的兵力被调至前线。
杨得志指挥第13军集中火力,围剿前行路上分布要点的敌人,迅速扩大战场。沿途战场清扫干净,中央将主要目光放到了柑糖。
这是一个沿着红河通向河内的关键地点,越军深知失去柑糖将会危及整个越南。所以黎笋亲自督战,让越军一定要守住柑糖。
黎笋派出的是他十分看重的316A师,巧合的是,这支军队,还是在抗法战争期间,在我国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
这支部队在战争中的卓越功勋,不得不让我军严阵以待。杨得志得到中央电报后,立刻下来命令攻占代乃,阻击316A师向东援助。
得到命令的39师迅速行军,占领了代乃的多处高地。当晚面对敌方的反扑,我军直接让他们走到了跟前了才打。突然给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哭嚎着滚到了山脚下面。
每一次交火损伤都不低,在这次战争中,光是以生命搏胜利的将士就一只手数不过来。一直持续到1979年3月5日,越南大部分重火力地区都被打哑火了。
新华社在上级的示意下发表声明,中国的还击是逼于无奈,到了今天已经达到了既定目标,当天起,我军即将全面回撤。
到3月16日中国部队全部退回国内,这场自卫还击战总共持续了28天的时间。
作为被临时换上前线的杨得志,带领着部队有计划的深入敌方腹地,还攻占了2个市5个县,歼灭了越南方面一万六千多人。
这一场战争的损伤,越南短时间内没能恢复过来。中越边境线也得到了一定的安稳,不过中越之间的战斗则是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老山、者阴山被收复后,越南真正的消停。
时至今日,对越自卫还击战仍旧被人们屡屡想起。不说越南换了领导态度突变,单是周总理战场临时换将帅的做法,就值得让人品味。
但在这一战之前,所有人都想不到,打仗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确定指挥人选。
越南在更早的时候,一直都是我国行政区内的郡县,五代十国末年越南才正式成为了独立的藩属国。
到了近代,中越成了难兄难弟,越南被法国殖民,差不多半个中国也被多个国家侵略。因为两个国家遭遇着差不多的状况,又是比邻而居的邻国,所以两个国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合作。
在那个时候共产的火苗被吹起,落到了越南的国土上。共同的追求使得两个国家的革命者交情颇深,当时越共老一批的革命者,无不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足印。
越南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就与邓老有着不浅的交情,越战期间中国也向越南提供了援助,除了军事方面的帮扶,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被运往越南。
时间来到1976年,当时的越南与美国签订了协议,国内也全面被解放,当年7月完成了统一。
有着共同作战经历的邻国能够实现统一,并且全面解放,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事情的转机就出现的这么巧,69年越南当时领导胡主席去世,黎笋接任主席的位置。
这位新任领导刚一上任,就对国内分裂局面看不顺眼,以雷霆之势镇压了南越,在76年实现了越南统一。
国内的战乱平息之后,黎笋并没有顾惜民众,让他们休养生息,反而是集齐军队在中国和越南的边境上挑起冲突,意图侵犯我国的领土。
面对曾经的好友反水,我国也不是可以捏的软柿子。中央立刻就中越边境的矛盾做出了反应,邓老更是亲自点将,准备将来越南的人打回去。
本以为在抗战时期猛将频出,区区一个越南自卫还击战,选一个指挥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正是以为简单的事情,让邓老头疼不已,要么拒绝,要么下属不配合,无奈之下只能选出一主两副共赴战场。
一开始的时候,邓老最属意的就是有王老虎之称的王必成,说起王必成这个人,功绩可够显赫的。
抗日战争中的王必成,还是新四军第二团的一个参谋长,但是他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屡战屡胜带着二团在新四军中出了名。
在茅山时,一年半的时间内,第二团一共打了15场仗,且每一战的战术都具有针对性。作为参谋长的王必成上了战场敢打,下了战场有谋算,遇到难打的还亲自上阵侦查情况。
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被战友们打趣的叫成“王猛子”,人民群众则则用凶猛威风的老虎作为代称,叫他王老虎。
他带出来的第二团被群众称“老虎团”,就连日军都对王老虎的名号恐惧不已。
这样一位军事人才在听见越南来犯之后,可谓是摩拳擦掌想要再一次领兵,发挥他的“老虎”作风,把越南部队打的夹尾逃窜。
但经历了长时间抗战的王老虎,在闲下来之后身体的毛病也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对越南自卫还击战的思虑过重,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无法领军。
当然这个里面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信息,那就是王必成调任昆明之后,恰好那段时间,昆明军区关系复杂。
他虽然在行军布阵上颇有一套,但是做人却是刚正不阿,冷面待人的性子,导致昆明军区不少人都对他有意见,还公开喊话说只要指挥是王必成,就不会听。
当然这是否属实也无从证实,但当时的现状就是王必成上不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邓老只能另外选一个能打仗的。
这时候昆明军区的另一位一把手被点名,这就是秦基伟。作为比王必成更早来昆明的军区一把手,他不仅自身战争经验丰富,军事能力突出,还在越南边境驻扎多年。
料想是熟悉环境,能够成为这场站队领军人物的存在。结果秦基伟拒绝了领兵的邀请,让邓老另择猛将。
原来秦基伟虽然曾是昆明军区总司令,但是云南深受全国局势的影响,1967年时,昆明军区的政委阎红彦被追得到处躲藏,最后气急攻心去世。
作为司令员的秦基伟也遭受无妄之灾,只能找地方藏起来。还是当时周总理了解了他的难处后,让他到北京去避一避。
直到73年,秦基伟才复出,成为成都军区的司令员。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距离秦基伟离开云南,已经过去了12年的时间。
一个是离开昆明太久,紧急作战对环境不熟悉很难及时做出指令。另一个则是,秦基伟当初可是“逃”出昆明的,时间过得再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还在。
总指挥与下面的人有矛盾,这战还没打自己就乱了可不行。所以秦基伟也不能领兵作战,只能再找找看。
这一看,就看到了杨得志。早前杨得志就代表中国前往越南进行访问。杨得志访问越南期间,正是越南抗美的时间点,这个访问自然也就不止表面意味了。
因此当时就有人指出,杨司令去过越南,对越南的作战习惯有一定的了解,由他指挥这场自卫还击战再合适不过了。
杨得志可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他17岁参加了湘南起义,1928年10月成为了一名党员,在中央苏区经历了数次反“围剿”。
全面抗击日寇时,就晋升为了兵团司令员。后来,他还去了朝鲜战场,同行的两位司令员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杨成武、杨勇。
周总理在他们进入朝鲜战场的时候,就对杨得志的期望很高,表示他们三位带的部队,都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让他们这“三杨”,要做到“三杨开泰”。
正是周总理的这一番话,让杨得志一直被鞭策着。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杨得志被调到济南军区当司令员。
杨得志的履历不可谓不资深, 参加过的大型战争也不少。除开本身的能力之外,杨得志与昆明军区也没有多少牵连,不存在像王必成、秦基伟一样被掣肘。
提出由杨得志代替王必成打越南的意见之后,中央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但是这一场战争,因为是临时更换将领,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王必成做的,临时换上去的杨得志虽然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领着没带过的兵,打陌生的部队,确实也容易误判。
周总理也同样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确定了这场战争由杨得志指挥后。又找来了军区得副司令查玉升,进行了补充交代。
总理表示,杨得志来云南的时间不久,对于这个军区的兵也不是很熟。所以这一次的指挥,主要还是得依仗他和张铚秀两位副司令员把控时机。
至此,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将领一主两副,算是正式点完了。
作为临时被调任的司令员,杨得志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信任,在越南打了一个漂亮的仗。回国之后的杨得志深受邓老信任,在军事领域逐步上升。
邓老从总长位置退下来后,接任的正是杨得志,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央对杨得志的认可。
事实上纵观这一场对越战争,不负自卫还击的名头。中国军队在被越南侵扰领土后,派边防部队自卫回击,达到目的后不要越南一分土地,只为让越南知道自己的实力。
被临危任命的杨得志,在这场战争之前无论有多少的功勋,这一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以优秀的军事素养,打了越南一个无力还击。
有人议论或许就是不换王必成,再假设王必成没有生病,都不一定能这么迅速的拿下这么漂亮的战绩。
更何况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虎将在1979年,都已经是六十七八的老将领了。再多的谋略,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后,想要再次挂帅出征也得身体允许。
所以以68岁高龄,接手云南边防部队,顺利完成中国还击目的的杨得志,毋庸置疑是值得敬佩的。
烈士暮年,面对来犯时,仍当仁不让,直面宵小,领土尊严,我辈尤其当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