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造车新势力江湖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件令人唏嘘,先是哪吒汽车陷入泥潭,现在极越汽车又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2月11日下午,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线上召开全员内部会,表示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要进行调整。
会后,极越汽车人事部和各部门员工谈话,给出了两个选项:一是拿N+1直接离职,但快要明年二月才能拿到赔偿金;二是停薪留职等待融资,但从12月起暂停薪资发放,并需自行承担社保等费用。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极越员工迅速展开了自救行动。第二天,员工把极越CEO夏一平堵在办公室,讨要工资、社保、医保、N+1赔偿等权益,直到晚上,员工的讨债还在继续。与此同时,一些原本负责汽车销售的主播也迅速切换到在线找工作的状态;而一线门店的员工则开始瓜分店内物品,如矿泉水、墨盒和微波炉等。
众所知周,极越汽车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行业巨头,既拥有传统车企的制造能力和经验加持,又有互联网科技巨头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赋能。按理说,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应该发展得很好才对,但就是这样一家背景显赫的新势力车企,却走到向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极越汽车当前的困境或许早已在市场上有所预兆。而要深入了解这一切,我们还得从极越的过去与现在说起。2021年3月,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成立集度汽车。
作为两大巨头强强联合产物,集度汽车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彼时,李彦宏对集度汽车也极为看重,不仅曾在各种公开场合为集度站台、摇旗呐喊,也在资金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根据百度财报,百度累计投资集度约 88 亿元人民币:第一笔在2022年,投入41亿;第二笔在2023年,投资47亿。
市场原本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集度势必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新势力品牌。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由于集度是百度控股,但百度本身没有获得造车资质,没法冠以“集度汽车”之名,更不能在名义上下场造车。
为了保证首款量产车如期上市,百度不得不将主导权让渡给吉利,而自己则退居为供应商的角色。2023年8月9日,吉利和百度成立新的公司: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借用吉利的资质生产,而集度汽车也更改品牌名称为 “极越”。
这是极大的变动。集度汽车成立时,百度和吉利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5%和45%。相比集度,百度和吉利在成立极越品牌的合作中,吉利占有了更多股份。这也意味着,百度将极越的主动权转让给了吉利,而自己则退居为供应商的角色。
这一身份的转变也削弱了百度造车的热情与动力,况且,百度还有岚图这条退路。吉利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有了极越的主导权,但旗下已拥有极氪、银河、几何、领克、极星、睿蓝等多个子品牌,尽管极越和自家子品牌是并列关系,但在之前与百度的合作中,吉利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代工者”。众多亲儿子在前,哪里还有集度汽车的位置。
因此,看似强强联合的两家品牌,实际却貌合神离,各有各的想法。换句话说,极越是吉利和百度合资而成的品牌,并不是它们的亲儿子,所以它们也都没有把精力放在极越身上。如此一来,极越自然也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更名风波也导致了品牌宣传的断档,进而影响了极越在市场的品牌认知度。而且,原本宣传已久的集度汽车,在上市前夕突然改名换姓,首款车型ROBO-01变成了极越01。
这还不算完,极越汽车发布会也翻车了。在发布会直播中,很少露面的李彦宏前来助威,但在直播预热环节,当夏一平演示语音开车门时,多次喊SIMO语音助手均无反应。可想而知李彦宏当时有多尴尬,网友纷纷直呼“车界扶不起的阿斗”。
此前,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十周年的内部信上提到,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能生存下来。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也表示:“明年价格战会更加激烈,而且毛利在15%的车企才能基本活下去,而卖一辆亏一辆的品牌,很可能活不下去。”
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现实。业内周知,昔日备受瞩目的车企高合、威马等已黯然退场,造车新势力中的高端玩家阵容也逐渐定型,而位于行业中部的玩家则面临严峻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掉队。可以说,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就是造车新势力们的“照妖镜”。销量好才能有机会活下去,反之则可能被市场淘汰。
然而,极越汽车的销量,自开局以来就不尽如人意。2023年10月底,极越01正式上市,起售价24.99万。官方表示,上市24小时后,极越01订单量达到1.5万辆,但实际销量并未达到预期。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与2024年1月,极越01系列车型分别实现销售774辆、218辆。
今年9月,极越汽车第二款车极越07上市,依托19.99万元的起售价和百度智驾的加持,极越汽车宣称极越07上市48个小时就收获了超5000份订单,但总体而言销量并不乐观。数据显示,目前为止,极越的整体销量还不到3000辆,不足其它造车新势力月销量的零头。
但这一数据与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动辄过万的销量相比,极越汽车的市场表现仍差距较大。目前,月销一万辆以上已经成为头部新品牌、新势力的“及格线”,而极越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实际上, 在2024 年前 10 个月,极越月销量已经从不到 200 台爬升到2500台。但这一数据与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动辄过万的销量相比,极越汽车的市场表现仍差距较大。目前,月销一万辆以上已经成为头部新品牌、新势力的“及格线”,而极越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虽说这两千的销量对于很多车企而言几乎不值一提,但对于极越来说,这几乎就是起死回生并开始向上走的表现。然而,这个提升为时已晚,因为股东们对极越已经失去了耐心。
如果说销量惨淡是导致极越走向衰亡的导火索,那么现金流断裂就是压死骆驼(极越)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肯定会问了,极越背靠百度、吉利两大巨头,怎么会现金流断裂呢?
有媒体报道,百度在对极越进行审计时,发现了多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了度撤资的决定。其实,对于百度撤资,网上有不少说法。有的说百度早已放弃极越。也有传言说,百度愿意继续投资,但前提是夏一平必须离开 CEO 岗位,否则就需要拉到同样级别的投资。而夏一平不愿让步。
其实,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也不难理解百度撤资的决定,极越不盈利,一直烧钱,百度自然是不愿意的,肯定要及时止损。资金链的断裂直接导致极越无法正常运营。
没有人希望极越就此倒下,但没了百度、吉利这两大巨头的支持,极越根本不可能扛过去,崩盘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