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认为包容是待人的第一法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放宽心量,给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平静。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具有包容之心呢?
日常情况下,面对怨恨有三种方式:“以怨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怨”。第一种是以暴易暴,怨怨相报无时了;第二种“以直报怨”是儒家所主张的,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叫直。但这两种方法,与禅的包容相比,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当我们走进寺庙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脐、憨态可掬、慈眉善目,张口而笑,他是禅的包容形象的一个代言人。在弥勒佛上方的横匾上,往往写着四个字:“皆大欢喜”。而大殿的两侧,有一幅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俗话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弥勒佛的肚子里,则能够能装得下整个世界。天下人难容的事情,他都能一一容忍;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只是善意的一笑了之。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禅的修养,也是一种高明的人生智慧。
一位禅师有一个弟子,总是爱抱怨。由于心胸狭窄,常常无缘无故地自招烦恼。一天,禅师让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就把盐买了回来,禅师让他抓一把盐放到一杯水里,然后喝一口,问他味道怎样。弟子皱着眉头答道:“咸死我了!”
禅师就带着弟子来到湖边,让他把剩下的盐全都撒进湖里,然后让他再尝尝湖水,问他“什么味道?”
弟子回答:“这个湖水纯净甜美,如同甘泉!”
“你尝到咸味了吗?”
“没有。”
这时候,禅师点了点头,笑着对弟子说:“生活中的痛苦、烦恼、怨气,就是盐,你对它有没有感觉,那就得看看装它的东西是大是小。如果你是一只杯子,就承受不了一点点苦恼;但是如果你的心量无限的大,大得像一座湖一样,再大的痛苦对你也是不起作用!”
所以,要想让生活变得快乐,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只小小的杯子,而要做一座湖。这座湖,充满着慈悲的水,它可以容纳一切,包括容纳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