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蓝包”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蓝包”是近期微信推出的送礼物新功能,即用户在微信小店中购买礼物赠送给朋友,对方接受填写地址则消费成功,如果不接受则资金原路退回。不过,目前该功能仍在灰度测试中,仅有部分用户能体验。
从微信“红包”到微信“蓝包”,社交功能已经成为微信支付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2014年微信红包在春晚期间“一战成名”,收获800万活跃用户,超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此次又恰逢春节前夕,微信“蓝包”能否复制微信红包的成功?
在业内看来,这一方面要看用户接受度如何,另一方面要看是否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商家入驻微信小店生态。对此,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微信“蓝包”很难成为现象级应用。“微信红包刚好赶上了移动支付发展的红利期,而现在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到顶,而且‘蓝包’实际上针对的人群和场景都偏窄,使用链路更长,使用条件也更复杂,这些都是限制因素。”
争抢线上流量入口
从微信红包到微信“蓝包”,本质上都是基于社交功能来扩大支付市场份额。
微信“蓝包”功能与“发红包”类似。赠送方可以在微信小店选择支持“送礼物”的商品,完成支付后送给指定的微信好友。好友在聊天界面中收到礼物“蓝包”后,填写收货地址确认,即可收下礼物。如果拒收,则会跟微信红包一样24小时被自动退回。
对此,不少用户认为过年不用大包小包送礼,十分方便。也有用户觉得“鸡肋”,不如使用微信红包更方便。在12月25日微信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网友对此消息的情绪表示“平和”。
“实际上,这是微信将社交送礼场景与电商购物支付紧密结合,使支付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商品购买或资金转账。”一位支付行业的专家表示。不过,微信“蓝包”目前使用场景有限,主要就在微信小店,支付金额也有限制,目前购买金额限额为1万元。
王蓬博表示,从支付的角度来看,微信“蓝包”为支付行为增添了社交情感属性,会间接地增加用户对微信支付的依赖度和使用频率,使得本就有着超高市占率的微信支付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同时还将进一步巩固微信支付在电商支付领域的地位,微信小店作为微信“蓝包”的基础平台,与微信支付紧密结合后,会吸引更多电商平台或商家入驻微信小店。
“支付+场景”“支付+生态”的建设,其实是支付机构争抢流量入口的关键。事实上,今年以来,微信更加注重场景生态建设。2014年8月,微信宣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