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环境越是不好的时候,中产们就越是焦虑,在这个上不去也下不来的阶段,大家到处寻求出路,现实中,又好像齐齐找到了出路,那就是卷孩子的教育……
所谓的鸡娃不如鸡自己现在已经不适用了,通道太窄了,机会太少了,中产们被上面的人堵住上不去,同时又没有能力阻止下面的人向上流动,于是中产越来越多,越来越焦虑……
一、中产的定义
其实对于中产这个人群的划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榜单给出的家庭收入差距还是挺大的,个人年收入超30w、50w、100w,都有可能被列入中产阶级,而正是这个挺大的范围,让不少人都自认为步入中产,靠着透支未来的信用及收益抬高当下的消费,所以才会面临不定时返贫危机。
但也许,大家根本没分清什么是资产……
尤其是近3年受到口罩原因的冲击,让大家认为返贫是疫情导致消费疲软带来的,对放开以后的经济抱有超前的乐观,殊不知我们面临的危机来自结构性调整,尤其是人口的结构性调整,而不仅仅是产业。
二、产业变化or人口变化
房地产行业自从2年前陆续颁发新政以来就注定不能再成为支柱性产业,毕竟很多事情没有倒退期,只可能在未来换种方式重来。现在如果不是强制着稳房价,我们想象不到下跌离我们有多近,北上广深这样的风向标都挺不住的话,其他地区更不用说了,资产要么流向金融,要么按兵不动。真的,人们浑身上下向来嘴硬,所以说什么不重要,想什么也不重要,用来投票的脚才重要。
不光是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同样巨变,大厂的裁员降薪惊心动魄,铁饭碗的福利也在收紧,这些不用多说大家早已见怪不怪。那中产们通过何种方式可以维持自身的优势呢?
留学?移民?其实终极目的免不了是想极力保住自己的资产甚至向上跨越,像去年曝出来的某大厂高管,稳定且乐观的未来预期,使得家庭透支消费,承担着巨额债务(房贷+车贷+孩子教育),一旦发生任何变动,都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机,表面光鲜靓丽,实际却承担不起一点风险……他们真的分清什么是资产了吗?
三、中产返贫,出路是卷孩子教育?
以上寥寥数语,不构成任何参考,为什么有所感悟呢?因为Emma在留学这个行业里,感受到了某个阶层深深的焦虑。当然了,就是中产们……
未必所有人都会返贫,但大多数中产都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毕竟收入跟不上,债务又不会凭空减轻,上述说的债务构成——房贷+车贷+养孩子,前两者已经不能构成超额收益了,所以纷纷卷孩子教育,怎么个卷法呢?
1.留学。以往出于学术目的的申请者比较多,提升学历也好、学术深造也罢,甚至拿到学历单纯去提升职场里的竞争优势,都是抱有长期主义的心态,现在就不同了,大家求快,快进快出,好申请,容易毕业,不好申请也要申请,先读个差的过渡,慢慢向顶级学校靠拢,读书期间逃避就业,一次不成就继续复读,读完一硕读二硕,总之就是在学历上卷个不停,然后到处比拼学校排名,一个瞧不起另一个,留学的光环褪去,戾气真的有变重。
2.移民。移民当然有各种途径,但是留学移民相对来说是门槛最低的方式,家长留学,孩子也留学,拿身份,拿福利,觉得内地太拥挤,挤破头也想挤到更窄的赛道里,哪怕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也要挤,大家只看眼前,眼前有希望就去冲,可是多少人想过3、5年后,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不会带来教育资源过剩,现在花费的时间和经济,到时候能回报多少?
中产们,好像真的不太会算投资回报率……
工业社会里,资本主义的效率优先,但有利可图的时候,如果没有壁垒,持续的进入者会瓜分所有的剩余利润,直到趋于平均。留学也是,Emma想说,留学这件事如果违背了其本质,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
中产想改变什么那是自己的事情,孩子不是筹码,希望大人可以更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且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
我是Emma,留学行业服务经验6年+,如果有留学相关的疑问,我会尽所能解答。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的操守以外,也更希望大家做将来不会后悔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你一次,孩子也是一次。